人形机器人亮相、最老工业企业站上C位,互联网下一站在何方?
上传一张全身照,即可变身“奇迹暖暖”开启无限换装模式,在下单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穿搭;动动嘴将想法告诉“对话式编程机器人”,它就能按需求即时生成程序;人脸扫描30秒即可快速得出血压、心率、健康风险等30余项指标;刚从亚运会“服役”归来的机器狗立起来比了个心,身旁的孩子也摇摇晃晃蹲下来,问妈妈能否与它握手……
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我们在现场看到,无数关于未来生活、产业发展的畅想正落地生根。
最老工业企业站C位,为全省提供算力支撑?
杭钢成立于1957年,是浙江省最老的工业企业,多数浙江人对其都不陌生,然而,杭钢为何出现在这场属于互联网的盛会上,并占据C位之一?让不少观众感到疑问。
杭钢集团总经理章建成却介绍,这已经是杭钢集团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第三年,“近年间,我们一直在转型,切入数字经济赛道,开启我们的‘云时代’,这也是我们这次展览的主题——‘以前这里炼钢 现在这里炼数’。”
转折发生在2015年,彼时,59岁的杭州半山钢铁基地结束了流水线上最后一道工序,钢花熄灭,1.2万人被分流,十里钢城的传奇也正式在时代舞台上谢幕。之于钢铁人而言,数字经济是全然陌生的领域,挑战数不胜数,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路径依赖的转变都并非易事。然而,在杭钢集团副总经理刘树林看来,之于更多钢铁人而言,这是一件陌生的事,也是一件惊喜的事,”最老的工业企业,能够切入最新的赛道,大家也充满了期待。“
历时八年,半山已摇身一变成为数字经济小镇,拥有云计算、云服务、云制造三大产业区,也已培育成立近20家数字科技骨干企业。而最颠覆人印象的莫过于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两大数字底座。
据介绍,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园区内,有近3万台服务器昼夜不停云行,为全省提供算力支撑,“以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例,这是我们和阿里巴巴联合建设的,总投资158亿元,规划用地面积310亩,预计可以满足20万台服务器的装机能力。”章建成说。
刘树林也特别与记者介绍了宁钢炼钢新模式,“从前,钢铁是铁锹炼出来的,现在,是用电脑‘炼’出来的。”工厂里,早已实现了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车间无人化等,这也在全省范围内树起产业数字化的标杆。
“互联网发展太迅速了,很难设想其未来形态。像是前两年还在谈元宇宙,今年最火的已经是大模型、人工智能。但目前看来,未来,大模型与人工智能或许是未来的大方向。”刘树林说。
涌向垂直领域大模型,这是互联网下一站?
“人工智能不是风口,而是必须完成的进化史。”深图智能创始人吴偲偲也持相似观点,他自己就是这一观点的最好践行者。
吴偲偲是服装设计行业出身,早年间,曾有资方想收购他的女装设计公司,“但他们忽然发现,我们其实是一家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我们公司当时有57个设计师,如果要在全国扩张复制,必须复制这57个设计师,但人是最难复制的。”也是这一刻,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复制设计师”,这像是一道伏笔。
从小程序的试探,到去年看到国外类似产品,正式开始自研AIGC软件,吴偲偲的构想逐步落地。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作为零基础设计小白,记者在平台上仅用了不到1分钟,即完成了一件羽绒服的“设计”工作,“设计图完成后,点击下单,我们就可以在3小时内获得合适的面料信息和制版结果,并在3天内拿到样衣。”吴偲偲介绍,在传统模式下,制版师一天只能打一个版,而AIGC却不一样,“预计到明年年中,我们就能实现1小时交付一个版”。
而事实上,这一速度也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记者在年初采访某机电行业大模型企业时了解到,他们的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以在一支烟的时间里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工艺、报价、生产、测试全流程技术文件,该企业也透露,这是其综合控制成本之结果,事实上,AIGC的速度可以更快。
作为最敏锐的投资人,钱国荣也关注到,未来,人工智能应用于各个垂直行业领域将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未来趋势。
他曾投资过医疗器械企业、婴儿成长用品企业,也投过如商汤科技、小i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企业,当发现母婴赛道垂类大模型蓝海时,他果断出手。由此,在今年的乌镇峰会上,他不再只是观众,而多了一个头衔——元贝贝科技董事长。
乌镇“上新”,未来90%的工作会被AI替代?
11月7日,乌镇也“上新”了全球首个互联网主题大型科技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现场,会主动打招呼、会冲泡咖啡,也能歌善舞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一众观众的注意力。
“这款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还是很丰富的,除了我们现场所见的,她们还会打篮球,也能在部分特殊场景中发挥作用。例如在养老院中,机器人可以提供陪护照看服务,如提醒老人按时吃药,为他们唱歌跳舞、讲笑话等,满足老人沟通交互需求。”达闼机器人交付工程师杨伟平在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时,特别谈到这款机器人全身共搭载40个智能柔性关节和多个传感器,拥有这一特性,机器人还能教老人完成手指操、健身操等。
杨伟平谈到,如今,这款机器人最高频的应用场景还是在高校。“搭配我们的课程,也让高校学生通过编程探索更多机器人可能的应用场景。”
“这款机器人单手大约有500克左右的抓握力,已经掌握投篮技巧。”不过,这款机器人与真人相比,仍然如美人鱼般缺了“一双腿”,杨伟平透露,他们目前也正在研发一款双足机器人,目前已经对外发布,但尚未实现量产,“我们设想它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家庭保姆,能够完成洗衣、做饭等动作,因为拥有双足,她也能够自主上下楼梯、迈过门槛等,也能够在家庭场景中自由通行。”
杨伟平坦言,双足机器人虽然已经发布,但仍有部分功能尚未成熟,例如初步设定这款机器人的抓握力要有5公斤左右,以满足场景需求,“预计明年能够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行走在科技馆各处,从大门、电梯门到咖啡机边,几乎都能看到小机器人们忙碌的身影。
记者也不禁与专业人士们共同畅想起未来,在杨伟平看来,未来人们起居中繁琐家务的部分都能够被机器人替代,工厂的流水线、小区安保巡检、室内外的清洁等工作机器人也大概率能够胜任。”
刘树林也在对话间表示:“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它推测到2050年,可能90%的产业(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这在当前也是几乎无法想象的。我想,这或许也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每秒传输52万部电影,“遥遥领先”之后行往何方?
华为集群路由器首席架构师朱建波也持相似的观点,这也让他更添一份紧迫感。
跟随着互联网历史,记者在展厅中从1962年“走”到了2023年。当时间落下最新的句点时,记者遇见了朱建波,和一座如巨兽般守卫在展厅最暗处的暗色机器,他们并不如那些能够让人直观看到未来生活可能性的展品那样抓人眼球,却吸引了诸多懂行的专业人士驻足。
朱建波介绍,这台机器叫NetEngine 5000E 3.2T集群路由器,也是华为特别高端的一台路由器,“它每秒钟可以传输512T的数据。假设一部电影为1G,那么这台路由器能够在每秒传输52.4万部电影,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朱建波坦言,这一集群路由器已经过20年迭代,最大的技术亮点即是强芯片、低能耗以及集群优势,“其实,早在2014年,我们的集群路由器就已经实现了全球第一。”他坦言,即便超越标杆,成为标杆,他们也并无太多迷茫,“因为中国拥有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有海量的应用场景,即便发展至今,市场也仍有大量待满足的需求。”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及其背后隐喻的更海量的数据传输需求,更给了他紧迫感。
正如朱建波所说,互联网的故事仍有太多未完待续的想象空间,“我们选择把这台机器放在这里,也是希望能够留下中国互联网与中国制造的历史印记。”
热门相关:我有一个进化点 诛天至极 魔葫 邪王独宠:纨绔异能妃 现代隐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