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南通话(十七)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陶国良

“圩”,到底该怎么读

在南通市区开往平潮的公交车上,售票员用生硬的普通话报沿途站台时,把“高墩圩桥”的“圩”读作yú,把“九圩港”的“圩”读作wéi。一位外地乘客询问为什么“圩”有两个读音,售票员一时语塞,难以回答。

现代汉语中“圩”有两个读音,一读wéi,通常指江淮低洼地区的防水堤坝,用于防止水淹庄稼。二读xū,地理名词,常常用于南方农村的小集市。

古汉语中有一读为yú,指低洼或凹陷的地方。南通地区地处长江沿岸,沿江的圩岸、圩田、圩村很多,如地名复成圩、脚盆圩、三圩头、中圩、圩角等。这里的“圩”,无论是江淮方言或吴方言都读yú。

“圩”的古音在普通话审音时已经去除,为什么民间还在继续读yú呢?这是因为,一是古汉语的语音有极强的生命力,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在一代又一代的南通人中得到较好传承。现在认为它是方言,而在古代却是堂堂皇皇的正音。二是“圩”的释义与南通实际情况相吻合,江边滩地与内地相比,那些圩塘圩田都是比较低的地方。语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存在。三是“圩”的母字为“于”,字读半边不能算错。

那么,“九圩港”的“圩”读作wéi,为什么会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呢?1958年普通话开始在全社会推广,一些机关干部已能初步用普通话交流。当年冬季,为解决南通地区引江供水、行洪排涝和船舶航运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南通专署组织各县14万民工挖泥开河、挑土筑岸,半年时间就开挖成宽100米、长45公里的九圩港这一南通专区首条人工一级河道。当时水利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人山人海号子连天,高音喇叭不时传出歌声讲话声。专区和县直至公社大队多用普通话宣传部署工作,联络具体事务。因而,普通话在干部群众中认知程度深,使用频率高。“九圩港”(jiǔ wéi ɡǎnɡ)这一普通话的叫法从那时起就逐步推广使用了。

我国的语言政策是推广普通话,同时保护、使用和传承好方言。在公共场所、学校教育、庄重场合必须讲普通话。方言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在家庭生活、亲戚朋友交往中可以用方言交流。

热门相关:纨绔毒医   林家有女异世归   重生娘子在种田   林氏荣华   娇妻在上,蜜蜜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