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富民兴村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徐闻县推进镇村融合盘活闲置土地

变废为“宝” 富民兴村

下洋镇盘活后六村荒废水塘打造莲子试验种植基地。 受访者供图

翻土覆新,生机勃勃。对一些闲置的土地、旧厂房、旧学校、旧市场、旧民屋进行盘活改造,按照镇村特色产业发展要求,扩大种植、服务规模,带动产业兴旺、农民致富。

近年来,徐闻县立足镇村实情,找准解决土地闲置问题的突破口,围绕“支部领办、企业联动、土地生金”的发展思路,整合土地资源,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撂荒耕地1.8万多亩,推进镇村融合、共建共享,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增长点,铺就富民兴村“快车道”。

●南方日报记者 陈欢

通讯员 黄李欣 李贺春

支部领办▶▷

让“寸土”生“寸金”

因地制宜深化土地流转,科学谋划发展格局,建设集装箱特色民宿,打造创意网红打卡点,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引进村级菜市场项目增加集体收入……依托党支部力量,多个乡镇锦囊妙计频出,把“旧资源”变成“新经济”。

南山镇带领三塘村党支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通过盘活闲置旧楼房、宅基地,引入乡贤创办“遇见徐闻”“海贝雅居”两家民宿,走出南山镇民宿产业第一步,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南山村党支部筹资55万元建设菜市场,通过出租每年获利4.2万元,纳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管理,实现“寸土”生“寸金”。

在虾塘密布的新寮岛内,由于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内闲置虾塘大面积撂荒、无人养殖,新寮镇北尾村党支部先试先行,组织党员、村民召开“盘活土地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协商议事会,集思广益优化村内闲置虾塘,在镇党委指导支持下进行招商引资,通过项目承包流转集体闲置虾塘1750亩,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打造“广东浙丰水产科学养殖北尾示范基地”,促使15户村民每年增加分红收入11.2万元。

而在和安镇,一座座充满别致渔民风情的“渔家小院”民宿逐渐建立起来,为驻足游客讲述着渔家故事。通过结合海岛特色,冬松村“两委”干部带头,采取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筹资37万元将废弃敬老院改造成民宿,吸引更多旅客住宿游玩,增加岛上集体经济收入,另外还将旧市场打造成为“平价超市”,为村民提供了安全便利的购物环境。

“冬松岛四面环海,资源丰富,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未来将在海岛旅游发展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支部带头盘活闲置资源,积极打造民宿产业,把更多村民聚在产业链上,实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格局。”和安镇冬松村党总支书记胡红建说。

此外,角尾乡放坡村强化党组织带动,积极争取40万元规划盘活常年闲置的集体土地,用来建设便民设施,打造放坡村“渔人休憩点”,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惠及村民1000余人。

联企助农▶▷

鼓起群众“钱袋子”

为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收益,徐闻县采取资源外包、企业联动的方式加强土地流转,引导镇村与外包企业签订协议合同,带动群众盘活闲置用地、提供就业岗位。

今年,龙塘镇积极引进湖北投资商,通过盘活朋寮村村民撂荒地180亩,以集体出租营利形式来提高土地使用价值,打造集育苗温室大棚、冷藏库、初级加工场、肥料贮存室、员工休息室等为一体的番薯种植基地,增加了约10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

从南山镇二桥村一眼望去,20多年的连片撂荒沼泽地换了新面貌。这正是南山镇二桥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经过数月奋战的结果。挖通排水渠,修建机耕路,盘活1100多亩撂荒沼泽地,然后集体承包给袁稻种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利用。如今,二桥村每年种植水稻亩产上千斤,切实让荒田变良田,群众“钱袋子”慢慢鼓起来。

而在迈陈镇党委指导下,通过村集体土地流转,优化组织服务,吸引企业进驻成立徐闻海瀛水产有限公司,官田村以“企业+农户”模式开展项目实施,规划投资1200万元,着力实现养殖技术成果转化,从“经济薄弱村”向“产业强村”发展。去年6月,迈陈镇官田村终于摘下“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前山镇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湛江市富牛山农业有限公司共建前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盘活云仔村云子小学旧址改造成乡村振兴服务驿站,探索一条既助力企业发展,又带动富民兴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驿站前面400亩土地流转使用,每月为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效益达40万元左右。

和安镇推行“企业+种植户”签约模式,联合企业整治盘活撂荒土地,推动村民与企业签订撂荒地租赁协议。云头村496户2300人,耕地4000亩,户均耕地8亩,土地十分分散,不利于规模化耕种。云头村党支部积极动员村民将手里闲置的、小而散的土地420亩统一流转到企业管理,按标准统一进行种植,达到连片土地规模化种植效果。尤其在种植斑兰叶方面,企业承诺与158个种植户签订有保底价的长期收购合同,让种植户种得放心、种得安心,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延伸链条▶▷

拓宽产业致富路

一片片“小斑兰”激起产业发展“大活水”。为进一步延伸斑兰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安镇凝聚帮扶工作队、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盘活整合和安、后湖、云头3个毗邻行政村的土地资源,集中流转土地900多亩,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建设斑兰产业示范基地和深加工厂房,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深化产、供、销“三链”融合,打造斑兰高产值全产业链条。

同时,与村民现有种养殖实现联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引进斑兰鸡、斑兰鸭等养殖项目,采取斑兰叶与其他高产值作物套种,预计亩产值可达2万元,既促进斑兰产业多元化发展,也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据了解,每年为当地斑兰种植户带来5400万元经济收入,带动近6000名村民致富增收。

下洋镇引进高州清心莲子种植技术,盘活后六村约30亩荒废水塘,打造莲子试验种植基地,年产值20万元左右,花季时还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进一步推动旅游发展。该镇依托海滩资源禀赋,积极盘活滩边闲置土地,开发“南段暖滩”旅游项目,一体规划绿化美化种植区域、观海长廊走道,结合特色民宿打造微型小花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态势。

在曲界镇“菠萝的海”,一望无际的碧绿菠萝田旁,利用闲置空地搭建树下咖啡店、打造管子型菠萝餐吧,将菠萝特色产业融入其中,让旅客体验独特的菠萝文化,借势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商业模式,推广曲界的菠萝文化及文创周边的开发。

迈陈镇北街村将荔枝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7万亩,年产值3.2亿元,联农带农效果明显。该镇依托特色资源,鼓励群众在村道两旁、门前屋后的空闲地因地制宜种植荔枝树,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收益“双丰收”。北街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牵头盘活荒地,引导村民将闲置土地整合,以土地流转、大户种植等方式推进荔枝经济林种植,发动118户村民联动种植荔枝,推动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有效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海安镇坑仔村积极探索生态“含绿量”转化为产业“含金量”的发展路径,通过承包村民闲置土地20亩,盘活利用“沉睡”荒地,强化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由村集体统一保护和开发利用,发展绿化苗木培育产业项目,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

热门相关:重生之悠然人生   速速闪开,沈小姐要切大号了   无敌天下   魅力丈母2   信息全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