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搬迁群众住得稳能安居可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让搬迁群众住得稳能安居可发展

——忻城县委政法委创新机制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点社会治理

忻城县地处石漠化片区,全县共有7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9个安置小区。近年来,忻城县委政法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思路,创新推行“党建+综治中心+网格化+司法服务+智治支撑”基层治理模式,抓好组织建设、服务管理、智能治理,搭建基层治理组织架构,强化司法服务供给,以数字技术赋能治理,推进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社会治理,让易地搬迁群众“住得稳、能安居、可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有效衔接。

“党建+”夯实治理基础

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住得稳,忻城县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各搬迁小区的实际,在搬迁小区推行“党建+综治中心+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网格体系,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小组设在楼栋里、责任区划在楼层中,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一栋楼每一户。同时,利用网格员“亲邻里、知民情”的优势,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服务管理零距离”,变被动式治理转化为主动式居民自治。

为了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忻城县委政法委还在搬迁点设立综治中心,设置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视频监控室和心理咨询室等,成立搬迁点综治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办事流程,按照“集中受理、逐一研判、统一派单、跟踪督办、限时反馈”的闭环模式,实现“一体化”运行,充分发挥好综治中心的实体、实战、实效功能。

目前,全县共建立搬迁安置点综治中心2个,每年流转上报各类民生事项380余件。

“135”工作法维护稳定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工作效率真高!”2024年1月9日,思练镇鸿源社区居民蓝某某等人因被拖欠工资向社区法律服务站求助。忻城县人民法院大塘法庭驻站值班法官通过“法庭+N”机制进行调解,促成当事人达成协议。

大塘法庭充分发挥“法庭+N”多元解纷机制优势,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律师事务所等联动发力,最大限度满足易地搬迁群众多层次、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的需求,促进形成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方联动调解大格局,有效推动搬迁小区和谐发展。

从山区到乡镇、从山区到县城,变化的不仅是生活方式,还有工作种类、周边邻居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聚在一起,难免会产生矛盾纠纷。为解决管理对象多、杂、难的现状,忻城县委政法委以公共法律服务为抓手,着力做优司法服务,组织“三官一律”进驻搬迁安置点开展工作,指导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组织推动群防群治,协助社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推动司法服务力量前移、化解工作前置,发挥地域“小优势”,构建调解“大格局”,释放治理“大能量”。

同时,做细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行“135”(组建一支居民议事协商队伍、组织“三方会谈”和“五步协商”)议事协商工作法,引导居民通过收集问题、梳理议题、会谈协商、分流落实、监督评审“五步”民主协商议事步骤,推动社区事务公开透明运行,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2023年以来,“三官一律”调处矛盾纠纷30多起,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三网”融合提升治理水平

为方便小区管理,忻城县委政法委推行“网格管理+数据支撑+智能联调”工作模式,推动社会治理信息网、综治视联网和公共视频监控网实现“三网”融合,形成信息共享、部门联动、职能互补的治理格局。同时,把资源权限下放到网格中,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调度、信息应用、预测预警、防范处置集成作战中心,实现基层综治工作“一网通办”。

“多亏了社区综治视联网和公共视频监控网,帮我找到了儿子。”2024年1月的一个晚上,思练镇鸿源社区一期业主韦某因家中小孩走失,急忙找到社区综治中心。综治中心协调有关单位快速响应,借助“三网”,很快就将走失的小孩找到。

忻城县在搬迁小区推行“居民随手拍”小程序,居民可随时上报自己发现或遇到的问题。运用“网格通”App,网格员可将日常排查到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信息上传至综治管理平台流转处理,推进小区治理方式由“传统管控”向“数字管控”转变。2023年以来,通过“居民随手拍”“网格通”为搬迁安置点流转处置信息350余件。(韦晋 罗喜平 蓝珺馨)

热门相关:如意小郎君   最强神话帝皇   校花之高手无敌   傲娇与章经   国民女神:重生王牌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