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多维发力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建设
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是一座创业之城,一座青春之城,一座希望之城。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立足赣鄱,植根共青,与共青城同根同气、血脉相连。五年来,在学院党委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任务目标,积极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思政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堂。
系统构建思政课程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政治定位,严格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有条不紊地建立以5门本科生思政课、1门思政实践必修课和学院特色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程体系,增设“国家安全教育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两门必修课,推动本科生思政课系统建设和思政课程与课堂教学与社会大课堂实践教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获批了思政课线上省级一流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两门思政课程获评院级精品课程。
着力打造育人“大师资”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着力提升教师高度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自信,在提升教师理论学养上做文章,在强化教学效果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依托获评的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项目等,建立以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为领衔的教学团队,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开展示范教学、实践研学、交流研讨等活动,用心打造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为主体的教育教学骨干,发挥中青年骨干教师示范作用。2021年学院思政课教师1人次获选首批江西省教育厅“百名优秀思想政治教师”,2023年1人次获得江西省教育厅思政论文比赛第一名;2024年2人次获评江西省高校思政课优秀特聘教授、江西省高校思政课优秀兼职教师,1人次获得江西省教育厅、中国教师报、省委当代江西杂志社联合开展“我与第40个教师节”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
推进立体化教学模式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积极构建“理论课堂+拓展课堂”的立体化教学架构,融通“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维教学时空,以“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持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师生同堂”、“双师同堂”、“一课多师”等多种教学形式,用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的方式,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善教与乐学相结合的思政立体课堂。形成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与现实社会紧密耦合、与社会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引导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把价值引领、思想淬炼、人格塑造、爱国之情落到实处。
注重形成思政课程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实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系部分工负责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机制,遵循“大思政课”的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扎根本土,挖掘地域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用好“共青精神”红色资源,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认识红色基因、认同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以“课程思政”为“龙头”、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为课程思政注入鲜活的思政元素,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推进“育人环境”与“育人文化”同频共振。2024年1月,学院申报的“共青精神”培育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获评全省家门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23年度全省大学生“思政课,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和全省“青春之问”获得优异的成绩,指导学生参加2023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微课展示活动”获得本科组三等奖。(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