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创新引领发展,产业决胜未来。9月20日举行的“2023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以创新为内核,以产业建圈强链为主线,研判产业发展新趋势,回顾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是观察和了解成都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窗口。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国家之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保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快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先进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于国家是这样,于城市亦如此。近年来,成都越发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要。

厚植创新土壤

创新精神决定创新的迸发,而创新土壤决定创新的持续繁荣。不管是“0到1”的原始创新,还是“1到100”的应用转化,都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如何优化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培植创新的肥沃土壤,让科学家或企业家创新的星星之火,形成创业的燎原之势,正在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必答题”。

拥有65所高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21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人才总量达622.32万,先后引入75位两院院士和781位专家;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算力排名进入世界前十;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才贷、研发贷、成果贷”等一揽子科技信用贷款产品……近年来,成都不断创造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吸引全球创新要素集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互促,在全国科创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企业梯度进阶

相较高校、政府等其他创新主体,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痛点反应最快,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产业体系核心构成单元,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如何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面对这些问题,成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两手抓,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天府蓉易办”让企业少跑路、“12345助企热线”让企业少烦恼;2022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7.94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5万家;新经济专业化银行、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新易贷”“科创贷”等新型金融政策赋能成都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增至17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33家……这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是市场主体用行动投票的生动诠释。

产业集群成势

产业集群的形成源于企业间的互动与合作,当一定数量的企业在某个区域内聚集,并形成互相联系的价值链、供应链和技术链时,就形成了产业集群。反过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又可加强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和资源共享,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态,正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22年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779.51亿元,其中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产业规模分别达823.04亿元、616亿元;集聚了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过万亿元,航空航天等8个产业规模过千亿元……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支柱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一如成都绵延千年的城建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也离不开持之以恒地深耕细作。成都正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成都集聚创新要素、培育企业梯队、打造产业集群,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优势赛道上稳中求进、久久为功。未来,随着创新生态的加速优化,产业基础的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将从成都涌现,形成产业,走向全国,奔赴世界。(文/尔东)

热门相关:山神   重生之我的书记人生   现代隐士高手   我有一张沾沾卡   圣人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