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明坟冢到儒释道“通吃” 塔文化承载了多少情感?

本月初,作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婆罗浮屠,被拉入一场闹剧,并在网上引发热议。起因是印尼管理婆罗浮屠的相关单位,打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旗号调高门票价格。

这年头日子不好过,门票涨价也能理解。前些日子,英国首相甚至呼吁民众少吃饭,以应对物价飞涨。

可是比“饿肚子应对涨价”还离谱的是,印尼方面直接给票价坐上火箭——国外游客票价从25美元飞涨到100美元,涨幅300%,“杀猪刀”磨得锃亮;国内游客还要更惨一些,票价由原来的5万印尼盾调整至75万盾(约375人民币),这1400%的涨幅,难道是让本地人“补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涨价的理由冠冕堂皇,但网友对其“离大谱”的价格并不买账,这也在互联网上引起一阵“鞭炮齐鸣”。与此同时,一位印尼国会议员也看不下去了,怀疑此举更多出于商业目的,还质问道:“难道穷人就没有权利欣赏婆罗浮屠佛塔吗?”

答案显而易见,婆罗浮屠是全人类的文化奇迹。但现实是,不买票不让看,也没毛病。所幸,这项“门票暴富计划”在各方声讨中搁置。一些人欣赏婆罗浮屠,或者说朝拜信仰的权利得以保留。

说到“塔”与信仰,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得聊的。这种建筑自诞生以来,就涂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日后更是凝聚了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的寄托,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意义。

相传世界上第一座塔,是按照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前的遗训建筑的,用来安放佛祖舍利。这种建筑叫做窣堵坡,意为坟冢,外观也很像坟冢。


窣堵坡是由台基、覆钵、舍利函、轴柱等部分组成的实心建筑

起初,窣堵坡主要用于纪念佛祖,信众们将其建造在佛祖的出生、涅槃地。随着佛教的开枝散叶,许多佛教盛行地修建佛塔、请来佛祖舍利。再后来,这种建筑也用于供奉其他得道高僧的舍利……佛塔越造越多,对信众的影响也越发深刻广泛,逐步成为他们追随佛法的精神寄托。


印度桑奇大塔,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窣堵波

我国的塔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随佛教一同传入。所以与古印度一样,塔与佛教信仰关系紧密。不过,我国第一座塔,并未建筑于佛教寺庙中,而是出现在汉明帝的显节陵,保留了印度式塔的坟冢外观。

在我们这个久经文化融合、建筑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窣堵坡传来不久,便受到了能工巧匠的本地化处理——与阁楼建筑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阁楼式塔。而存放舍利的位置,由塔体的中心转至地宫,尽显民族趣味。


中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图为应县木塔

释迦舍利塔(白马寺塔、齐云塔)是我国第一座阁楼式塔,建于“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这类建筑借助多层楼阁,表达了人们对通天礼佛的寄托。


释迦舍利塔,始建于东汉,毁于宋末,金代重修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工匠们不断改良塔的建造材料与结构设计:从木质到砖木石,古塔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越来越强;从标准(楼层间距)楼阁到密檐楼阁,建筑的美观性与设计艺术越发凸显。


密檐楼阁:各层高度小、檐距近,呈密叠状,多设假门窗,图为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塔的建筑艺术如此,其背后的文化亦如此——无论是窣堵坡与阁楼建筑的横向融合,还是中国塔的纵向发展,都预示着中国文化的强劲融合力,以及不断丰富的时代含义。

有人说,“印度佛塔,是涅槃之地,神明坟冢,离凡人很远……中国佛塔,把高远的神佛拉回人间”。翻译一下:我们的塔沾满了烟火气息,所以很接地气。而过街塔,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过街塔始建于元代,通常选址于交通要道。信众无需登山进庙,也不用跪拜烧香,每次由塔下穿过,即是对佛的一次礼拜,便可获得庇佑。这不仅为信佛之人大开方便之门,也简化了礼佛的仪式,更是削减了宗教的束缚色彩——哪怕非是信众,偶尔路过也可寻求庇佑,心诚则灵。

除了宗教象征之外,中国塔在千年历史中,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文化产物。

受儒家思想熏陶,千百年来我国形成了崇文的民族风气。故而身处寺庙中的佛塔,被文人骚客赋予文化气息。江苏常州文笔塔,原名太平寺塔,因形似文笔而得名,被当地文人视为“笔魂”;河南安阳文峰塔,原为天宁寺内的天宁塔,后因位于文庙东北方,被人们奉为“文风”的象征。


文峰塔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其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组合,结合上大下小的造型特点,为当世所罕见

到了2014年,“风水塔”一词,被正式纳入中国建筑学。其意为古代为提高当地文风,根据风水说法而兴建的塔。

而最具文人浪漫的,莫过于“雁塔题名”。相传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将名字题于大雁塔墙壁,引起一众新科进士效仿,硬生生将大雁塔搞成了“进士打卡地”。凑热闹的人群里,就包括白居易。

当时的进士们,将雁塔题名视为无上荣誉,并寄托了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提名者日后若官拜卿相,还要用朱笔重新涂写名字……文人是真会玩儿。

惜字塔(焚字库、焚纸楼),也是古塔与中国文化的重要见证者。它们用来焚烧带有文字的纸张,尽显古人“敬惜字纸”的理念。在他们看来,文字是神圣的,正所谓“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承载有文字的纸张,需要专门销毁,肆意丢弃是对文字的亵渎。


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云贵总督罗饶典之惜字塔

这种建筑兴起于宋,到了元明清时期,普及率就已经非常高了。它们常见于街巷口与书院寺庙,有条件的大户人家还会在自家内建造。


湖南茶亭镇九峰山村惜字塔,因塔上生树,被奉为当地一宝

中国塔,作为佛家信众的精神寄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与见证者,承载了人们的信仰、文魂,以及诸多美好愿望。而道家塔、防御塔与观景塔的存在,象征它们早已成为一种文明符号——贯通儒释道三家,连通世俗王朝与百姓生活,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而在文娱作品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塔的身影。譬如《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雷峰塔,不仅见证了白素贞与许仙爱情故事,也彰显了佛法威严。

与之类似的,还有《西游记》李天王托举的七宝玲珑塔。

而改编自小说《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电影《九层妖塔》,则是为塔注入许多神秘、奇幻色彩。

同样的,塔也是电子游戏里的“熟面孔”。说到这儿,你肯定想到了“爬塔”。

说实话,我不“感冒”那种概念上的爬塔——仅仅改变塔的层数与怪物,玩法单一且重复,很是无趣。所以,“一键完成”在爬塔这块,算是个了不起的设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比之下,《梦幻西游》电脑版、《重生细胞》“王后与海”DLC里的爬塔,要有趣得多。前者将大雁塔设计成多层迷宫,并以明雷怪物,增添了探索解谜的挑战性与趣味性;后者则是将灯塔打造成一个立体战场,提升了战斗的酣畅程度。


梦幻大雁塔三层


《重生细胞》“王后与海”DLC

此外,游戏中的一些塔,对世界观的延展与扩充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逆水寒》四周年资料片新上线的“通天塔”场景,应该能算一个。

虽然名字叫“通天塔”,但该场景却建在了地下。它是游戏全新流派“荒羽”的栖息地,也是《逆水寒》有史以来纵深最大的地图。官方称其为“向上破沙而出,直指苍穹;向下掘地五百米,开拓近百层,濒临万丈渊薮。”

与现实中的许多塔一样,通天塔也带有一定宗教色彩,其所供奉的是雷神。它与巨石残垣、破败雷神佛像、不灭火烛,以及密密麻麻的壁龛相呼应,渲染出了强劲的信仰力,为荒羽这种全新流派,填充了丰满的“血肉”,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游戏的氛围感和代入感。

而世代栖息于通天塔的荒羽流派,也带有一定传奇色彩。他们以链刃为武器,是游戏里唯一的双形态流派。普通形态下,可借助飞鹰与风沙战斗;雷烬状态类似变成“超级赛亚人”,雷神附体战斗刚猛强悍。

总之,无论是通天塔,还是塔里走出的人,都将千年来塔文化所承载的信仰力量与神秘色彩,都给“抖搂”明白了。

总结:

建筑美学家王世仁曾说过,“中国塔有很浓烈的人情味。它是人的建筑,不是神的灵境;它凝聚着人的情调,而没有发射出神的毫光”。回顾千年塔文化,中国塔不仅贯通儒释道三家,承载了人们的信仰、文魂,以及诸多美好愿望,更连通了世俗王朝与百姓生活,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与见证者。

如今,从西安大雁塔、杭州雷峰塔到上海东方明珠、广州塔,不同年代的中国塔作为地标性建筑,承载了人们对城市的情怀,与家乡的情结。

正如那座矗立于石狮市宝盖山的姑嫂塔,跨行归乡之人看到它,也就看到了家。

热门相关:九十九度甜婚   锦衣娘子   我这无处安放的魅力   我这无处安放的魅力   快穿反派boss作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