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元就能“复活”亲人,你愿意吗?

清明将至,“AI复活”的生意又悄然火了起来。

电商平台上,不少店铺提供“AI复活亲人”的服务,价格从5元、10元到上万元不等,价格越高,效果越丰富,已经有了流水线化倾向。除了提供“复活”服务,“复活师”们还在寻找学徒和代理,从而将单一的产业向更远端延伸。

所谓“复活”,就是基于照片、视频等历史数据,使用AI技术重现已故人物的声音、影像、行为等,生成与其相似的输出。今年以来,“AI复活”这门此前隐秘而小众的生意,受到广泛关注,当然也备受争议。

从人类情感出发,在AI技术的加持下,和已故亲人“再见一面”,寄托思念、弥补缺憾,未尝不是一种慰藉。利用“AI复活”,人们可以在视频里再听一听逝者的声音,可以再看一眼他们的音容笑貌,甚至可以通过VR手段,在虚拟世界与已逝亲人拥抱。

但从现实效果来看,“AI复活亲人”的行为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边界,也涉及诸多法律问题。比如在“AI复活亲人”的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个人数据,那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如何保证?更有甚者,这些数据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AI换脸诈骗及贩卖非法低俗图片或视频等。

前段时间,多位已逝明星的AI视频频繁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曾引发高度热议。必须要强调的是,“AI复活亲人”与“AI复活明星”具有本质区别。前者是逝者亲属主动所为,是在亲情之中寻求一种与已逝亲人心灵对话的可能;而后者则是赤裸裸的侵权行为,或许有人是出于对于已故偶像的纪念,但未经近亲属授权生成的“复活”视频,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都已经侵犯了已逝明星的肖像权益,也对其家属造成了伤害。

选择“AI复活亲人”,人们可能还要面临一个现实——目前,AI技术尚有不成熟之处,加之一些商家的低价粗制,“复活”出的亲人很可能不尽如人意,反而让人倍感不适,不仅在心理和情感上造成二次创伤,也会面临维权难。

“AI复活亲人”,心情可以理解,但必须对新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保有警惕。2023年8月15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提到,“提供者对使用者的输入信息和使用记录应当依法履行保护义务,不得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不得非法留存能够识别使用者身份的输入信息和使用记录,不得非法向他人提供使用者的输入信息和使用记录”。对企业用户而言,需要加强数据安全机制,确保合规使用数据。同时,需要建立行业规范和伦理准则,引导技术的健康发展,防止技术被滥用。

常有人说,亲人的离世不是一时的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如今,AI技术让人们有了另一种寄托思念的可能,但也需要有数据安全的意识,并且正确认识现实与虚拟的区别。就像有网友所言,对于流水线式的“复活”,与其让商家粗制滥造,不如带着思念好好生活,或者,再给技术进步一些时间。

作者|刘丹

热门相关:绝宠小医妃:王爷,来一针   傲天弃少   赠我深爱如长风   重生童养媳:枭宠不乖娇妻   甜蜜婚令:陆少的医神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