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公共场所的AED岂能“上锁”?

近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下称《规范》),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为3年。《规范》提出,广州将按照3-5分钟内获取AED并到达现场为原则进行配置。同时,AED应安装在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位置,不得上锁、不采用扫码开启。

看到广州发布的“公共场所AED不得上锁、不采用扫码开启”的通知,首先想到的就是:公共场所AED难道还有上锁的?难道使用还需要扫码?这不是耽误珍贵的时间吗?于是,在网络上查询了一下资料,发现还真有“上锁扫码”的。

2022年8月25日的《杭州日报》刊发一则消息:《取AED不用扫码了》。原来,杭州市上城区的检察官们在日常履职中发现,虽然辖区里大部分公共场所基本覆盖了AED设备,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那就是使用的时候需要扫码,不仅需要扫码,还需要注册之后才能使用,于是发布了检察建议,让问题得以解决。既往发布的新闻显示,一些地方的AED存在使用复杂的情况,有的上了锁,有的需要扫码,有的还需要在APP上进行注册才能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规定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一是设备管理问题,以防设备的丢失和破损;二是扫码是为了获取数字信息,什么时候使用了,谁使用了,使用了多长时间,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对AED的数据进行升级改造。但是,只能说,这种想法很好,却着实是“好心办好事”。或者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懒政,为了自己便于管理,而忽视了患者的需要。

心源性猝死大多是突发的,能救命的“黄金4分钟”,而AED是救命的神器。而当救命的神器被上了锁的时候,还需要扫码注册才能使用的时候,无疑会白白浪费了时间。对于生命的营救而言,别说是1分钟,就是1秒钟都是十分珍贵的。而开锁、扫码、注册这一整套流程下来,会浪费多少时间?如果遇到的是“不善已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岂不是“望着神器兴叹”?

早在2021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其中规定,自动体外除颤器距地面不高于1.2米;周边应统一张贴操作说明、注意事项等内容,方便公众寻找取用。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要做到显眼、不扫码、不上锁。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多达54.4万,是世界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分钟便有1人死于该病,而相当数量发生在医院之外。公共场所的AED上锁,锁死的是营救时间。不可把“公共场所AED不上锁”当耳旁风,公共场所AED的“上锁扫码”抓紧取消,不能为了“便于管理”而导致“不便使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元鹏

责编:詹蔷【责任编辑:何青】

热门相关:别吃那个鬼   天帝龙魂   伏天剑尊   第99次离婚   信息全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