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名家讲坛】董恩林:四书五经与人生修养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7月13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董恩林教授应邀到孔学堂“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讲学,讲座主题为“四书五经与人生修养”。

讲座中,董教授指出,尽管四书五经的修养思想与方法内容丰富,但要义在如下七个方面:一是“成人之道”,二是“中庸之道”,三是“礼义之道”,四是“养性之道”,五是“处事之道”,六是“待人之道”,七是“孝悌之道”。在接下来的讲座中,董教授结合经典原文,着重分析了前三个方面。

首先,董教授讨论了“成人之道”。在他看来,“成人之道”讲的是成为人的修养方法,这里的“人”指的是道德意义上的正人君子。他指出,《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是儒学“成人之道”修养思想的总路径。接下来,董教授详细分析了明明德、新民、格物、致知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并指出,我们不能将“八条目”简单理解为一种必然的不可缺少的逐步上升的修养路线,即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因此,以《大学》为代表的“成人之道”的修养方法主要讲的是如何成为正人君子,重点落在“皆以修身为本”上。

其次,董教授分析了“中庸之道”。在董教授看来,“中庸之道”讲的是中正平和的修养原则,这是四书五经修养论的根本原则。董教授对这一修养之道的阐释,是以对《中庸》首章的讲解来展开的。在分析“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内涵之后,董教授结合分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指出,“中庸之道”即“中和之道”,主张人在为人处世时应当时时、事事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再次,董教授详细讨论了“礼义之道”。董教授指出,所谓“礼义之道”即以外在礼节仪则规范人、以内在仁义觉醒人的修养方法。在讲解基本意涵的基础上,董教授着重分析了为何要遵从礼义之道。在董教授看来,一是礼义的起源决定了必须以礼义之道来实现人生修养,二是礼义的预防犯罪作用也要求我们应以礼义之道来实现人生修养。并且董教授指出,虽然礼义之道内容宏丰,但原则就在于“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四者上。

最后,董教授还简要讨论了“养性之道”“处事之道”“待人之道”和“孝悌之道”。现场听众还与董教授就如何区分“中庸之道”和“情商”、实现“中庸之道”的方法、儒道修养思想的取舍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本文内容来源于贵阳孔学堂 作者:陈群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热门相关:无敌天下   医武小天师   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   踩界法庭   非人类基因统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