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这件事,湖南人是认真的
浮标之城
这或许是千万“钓鱼佬”梦寐以求的画面——参加钓鱼比赛,夺得冠军,带走高达109万奖金。
2024年10月23日夜里11点,在湖南临湘市,一场造梦般的垂钓比赛落下帷幕。由四川钓手罗军带领的快意江湖苍龙队,在加时赛率先上鱼,拥有了在“鱼乐圈”的高光时刻。镜头、欢呼瞬间涌向这支队伍,队友激动得将罗军丢下河庆祝。夜里只有12℃,但他说“心里暖身上冷”。
“临湘浮标杯”双11金秋垂钓大赛现场。
当天夜里,还有数万人在赛事抖音直播间同步观看比赛。钓鱼人实时发表弹幕,比赛结束后还聚在评论区探讨战术,“一条二两鲫鱼价值百万”,只是围观都让人沸腾不已。
“临湘浮标杯”双11金秋垂钓大赛,由临湘市政府和抖音电商合作举办,为期五天,今年已是第二届。
超千位钓手参赛,其中不乏大神,包括5位特级竞钓大师、5位“钓王”、12位抖音百万粉丝网红,以及52位三级以上钓鱼大师。
“临湘浮标杯”双11金秋垂钓大赛,超千位钓手参赛。
大师们从外地赶来,不为河水丰饶,而是为当地渔具发达的生态。在临湘,有3130家注册的浮钓商家,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6万人。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台钓逐渐传入大陆。与传统钓法不同,台钓主用立漂,浮标立在水中,通过铅坠平衡浮力,使轻微的小动作都能及时反映。而传统钓法采用七星漂,钩饵要沉到水底,几颗形似蚕豆的彩色浮标,穿成一串浮于水面。两种钓法各有特色。
新钓法引入,相匹配的装备——浮标,也逐渐被钓圈接受。
“临湘浮标杯”赛事抖音直播间,网友对临湘浮标表示认可。(图/抖音截图)
临湘与浮标的故事大约始于1991年。一个台商来当地钓鱼,后来决定在此地建一座浮标代工厂。
那年一线工人工资不过几百元,而一只成本几块钱的浮标,经过手工制作,能卖出上百元,利润惊人。一些头脑活泛、掌握技术的工人决定跳出来自己创业。
机缘摆在眼前,能否抓住各凭本事。销量前列的本土公司池海浮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1995年,在台商工厂做了一年技术的李建明,和新婚妻子揣着全部家当500块,准备创业。
池海浮标“黄金眼”的起源地,二层小楼右侧的两个房间。(图/何浏 摄)
当时台钓在临湘普及度还不高,人们习惯于传统钓法。一根竹竿,剪下鹅毛梗做漂,穿上蚯蚓就能钓鱼。“一个浮标那么贵,谁去买?”身边人都不看好李建明的创业之路。那时还流行一句俗语:“打鱼捞虾,误了庄稼。”而他鼓捣浮标,也被归为不务正业之流。
彼时,弟弟李立明也不理解。那时流行南下打工,他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和同学一起去广深一带。
李建明坚持了下来。靠着原先厂里同事给的渠道,挺过了最初两年。后来,又听厂里业务员透露消息,哪里有展销会,就赶去参加。1997年毕业后,李立明正在找工作,被哥哥拉着去参展。眼前见到的画面仿佛新世界,让他“真正对哥哥的创业改变了观点”。
李立明的工作台。(图/何浏 摄)
当时他大学学费一年才一千多块,但去一次展销会,就卖出好几万,净赚一半。早期展销会远没有现在讲排场,主办方包下一家宾馆就是场地,采购渔具的老板们在房间里进进出出、讨价还价,现场就数浮标拿货,摆出一叠叠现金。浮标用纸盒一把装,无任何包装。
在外工作一年后,李立明放弃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空间,选择回家辅助哥哥创业。“打一辈子工确实不是长久之计”,他反复斟酌,领导也留他,许诺让他升职,但他最终下定决心回家。
家里的创业正处于爬坡阶段。跟随气候变化,渔具行业也有淡旺季。上半年生意好,能赚回一笔,到下半年又把利润都压进去备货,如此循环往复。
创业前几年,一到冬季资金链紧张,李建明还需要借钱维持周转。直到2003年,攒下足够富余的钱,李建明第一时间建了自己的工厂,一口气在村里修了5000平方米、四层楼的厂房。
在李立明眼里,哥哥是个奇怪的人,“不知道享受,不知道花钱”。一件衬衣、一双鞋能穿两三年,平时在公司也吃食堂剩下的饭菜。但他在研发上毫不吝啬,一台设备成本好几万,他愿意折腾试错,花了至少几十万,才研发出自己满意的设备。
有了半自动设备,浮标制作精度进一步提升,一时间引来业内人的艳羡。有人愿意出一台桑塔纳交换设备,被李建明拒绝了。他找到一家偏远的加工厂,给师傅封口费,一心扑在研发上,忙到深夜是常态,家族里的人情来往也顾不上参与。这些努力换来了数十个注册商标和发明专利。
“你不钓鱼,怎么卖浮标”
2000年伊始,市场急速更新,传统渠道方式逐渐失灵。入局者越来越多,池子里泡的浮标变得拥挤,市场日渐由买方主导,经销商挑挑拣拣,不断压价。
有一回,一个经销商问李立明,“你会钓鱼吗?”他被问住了,只好答道不会。接着,对方轻飘飘几句话,把他的心拖到水底——“你不会钓鱼,你怎么向我推销?”
他不服输,很快拜了师傅,学习钓鱼。2005年,他又报名钓鱼学校,花费500块在北戴河苦练一星期。
练习钓鱼的人。(图/图虫创意)
学钓鱼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让李立明决意生产更高品质的浮标。当时,教他们钓鱼的大师,在一众同行面前,公开评价临湘浮标质量不够好,“别人能做高端品牌,我当时感到无地自容,又觉得我们也能做到”。
回来之后,李立明立即和哥哥商量,着手注册品牌,热门商标“黄金眼”就这样诞生了。这个名字取自《007》系列电影。空有品牌名还不够,李立明把厂里所有工人召集起来,开动员大会——“把你们的产量降低,工资待遇提高,我们要干大事。”
这些话落到了实处。李立明给每位工人发了工资意向表,让他们填写意向工资。工人们大都只在500块工资基础上加一两百块,李立明径直将工资提升到1500元。同时,他还要求每个人一天只能做十只浮标,质量做到合格就算完成工作。
调整期持续了约莫一个月,工人们劲头十足,新的质量水准顺利更迭了旧有模式。在那年展销会上,黄金眼“一炮而红”,卖出150多万。
池海浮标“黄金眼”。(图/何浏 摄)
自此,李建明负责研发技术,李立明负责内部管理。2005年开始,公司迎来高速发展。
整个行业都经历了一段光辉灿烂的日子。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也越做越大。
择地、打窝、抛竿、等待鱼上钩......在外行人看来,钓鱼大部分时间是静态的等待;但对钓鱼人来说,水里的浮标时刻警惕着一切信号。装备成了“钓鱼佬”的竞赛。谁要是买到了上档次的渔具,“当天小圈子里就传遍了”,李立明笑着说。
他有一个钓友聚集地,就在临湘长安河边一个渔具店里。晚饭时间后,这里准时围拢一帮钓友。小的十几岁,大的六七十岁,“这个交流场所几乎没受到年龄的限制”。
钓鱼,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是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是什么情况”。李立明也爱上了钓鱼,“钓鱼跟喝酒一样,也是有瘾的”。
甚至公司的主播们,每周都可以带薪钓鱼一天。李立明继续沿用过去的经验,“只有自己会钓鱼,知道什么产品好用,亮点在哪里,才能更准确地介绍产品”。
池海浮标“黄金眼官方旗舰店”直播间。(图/受访者提供)
临湘当地的渔具从业者,不少都是钓鱼爱好者。
比如抖音优质内容博主“老麻雀钓鱼(勤能补拙)”。他是80后,20岁出头那年,偶然跟朋友钓鱼,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的账号简介写着“喜欢到全国各地钓鱼”,只要听说哪里有大鱼,他就收拾鱼竿,赶去钓鱼,最远到过黑龙江漠河。
守着渔业,也逐渐发展成他的事业。他曾在广州开了多年鱼塘,因为喜欢钓大鱼,就经常物色大鱼引进自家鱼塘,这些过程被他拍成视频。
一次,他花接近六万块,想买一条100多斤的大鱼,结果钱花了,买回来一称,只有七八十斤。在视频中,“老麻雀”表情鲜活、表达接地气,一下爆火,许多粉丝从那时起追随他。
抖音达人“老麻雀钓鱼(勤能补拙)”正在收大鱼。(图/受访者提供)
2022年,“老麻雀”从快手转阵地到抖音,不到一年时间就积累了300万粉丝。现在,“老麻雀钓鱼(勤能补拙)”这个抖音账号的粉丝量已超过800万。
早在2022年,岳阳市在当地组织了一场直播带货,李国武记得很清楚,短短三四分钟,就带货三十多万销售额,抵得上他们所有渠道卖三四天的效果。
另一个临湘本土茶叶品牌永巨黑茶,也在直播中尝到了甜头。去年,岳阳市政府再次组织头部直播带货,“3秒钟花椒青砖茶库存就售罄了,而且没有一单退货”。公司总经理潘建勋至今印象深刻,他很快就在抖音设立了官方店铺账号“大口喝青砖”,今年初连续直播三场卖年货,每场营收达到10万元。直播三四个小时,销售额相当于线下店铺卖三天。
临湘市政府也在用实际行动支持电商发展。这几年,政府投资1.76亿元,建成7万平方米浮标电商物流园,可容纳商户500家以上,打造出电商、物流、仓储、生产一体化专业园区;还建成了钓具电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设立了5000平方米的钓具展示中心、营销实训中心和电商直播中心,共孵化钓具电商企业13家,培训钓具电商员工3600人。
目前,当地钓具(浮标)企业线上销售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钓具电商年发货订单在湖南省特色产业中排名前三,每天发货量超过20万单。
10月18日晚,“临湘浮标杯”开幕式无人机表演。
临湘浮标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罗星介绍,临湘直播生态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尤其是头部商家川泽、小凤仙、民间艺人、福翼、黄金眼等钓具公司,直播带货达人越来越多,直播效果也越来越好。在抖音电商整个垂钓类目的排行榜上,订单量前五的品牌中,临湘占三个。
千万只浮标从临湘走向全国,也源于当地良好的经营环境。这两年,虽然浮标商家和直播间数量持续增加,但从业者仍然感到氛围平和。川泽老板张军说,“没有出现诋毁对手品牌,抬高自己品牌或售假等行为”。
在钓具(浮标)产业园内,入驻企业五年之内都能享有优惠政策。李立明畅想着公司的未来——整栋楼都做电商,直播间、仓库、物流全部打通,每层楼都有电梯。
明年就是公司成立第三十年,也是他和哥哥投入青春的三十年。李立明很感慨,“三十年以来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兄弟俩不离不弃,坚持做好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