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六尺巷里蕴大义,谦和礼让促和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市六尺巷考察,重温张吴礼让的典故。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冲上热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其蕴含的“六尺巷”精神彰显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退让三尺,造就亘古佳话。六尺巷的故事,源自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发生争讼。张英回信中的诗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不仅化解了争端,更让两家各退三尺,成就了“六尺巷”的美谈。“退让三尺”的小小举动,塑造了邻里和睦的典范,也使得六尺巷超越了家族、地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标杆。礼让并非放弃,而是一种胸怀宽广的格局。这种价值让六尺巷成为世代桐城人的精神信仰,见证了世间和平相处的美好可能。

六尺巷窄,其理甚宽。六尺巷的故事虽发生在古代,但其精神内涵却具有弥足珍贵、亘古亘今的当代价值,浓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庸、谦和的智慧。《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左传·隐公六年》写道:“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论语》学而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即在礼节的运用中和谐最为重要,这启示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承袭小巷大义,促进和谐发展。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经济建设全面高速发展的今天,守牢精神文化阵地尤其重要,这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性作用,这要求我们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六尺巷里天地宽,让他三尺又何妨。张英的家书如大海上灯塔,指引今天的我们兼容并蓄、礼让宽和。它提醒我们,不论家庭,还是国家之间,只有做到互让三分,方能呈现和谐的美好姿态,成就和谐共处的局面。六尺巷故事的礼让精神的延续和发扬,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敬重,更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让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有一份温情、坚守一份美德,携手共建和谐美好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吉成(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伍佳佳】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