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先驱报》:博物馆助力多国“文化养老”
《韩国先驱报》11月6日文章,原题:在老龄化社会中,博物馆如何为长者赋能? 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近日举办了一场国际研讨会,主题为“博物馆在老龄化社会中的角色”,探讨博物馆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这场研讨会在首尔举行,吸引了来自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芬兰国家博物馆和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官员、当地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
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馆长蒋尚勋表示,韩国预计将在2025年进入超老龄社会,即65岁老年人占人口比率达20%以上。他认为,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在利用馆内资源支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延缓认知衰退、维持社会联结方面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韩国可以借鉴,更好地利用博物馆资源服务老年群体。
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记忆之家”项目负责人卡罗尔·罗杰斯分享了该项目在应对认知障碍方面取得的成果。“记忆之家”项目推出了一款名为“我的记忆之家”的应用程序,目前下载量已超过4万次。该应用不仅展示博物馆藏品,还包含一些社区物品。卡罗尔表示,“记忆之家”项目通过展出老年人记忆中熟悉的物品,为其提供记忆链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和参与感,进而获得满足和愉悦,还能与家庭中的年轻一代建立联系。在她看来,如果人们在晚年能感受到自身价值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往往会拥有更健康的身心。
芬兰国家博物馆公共项目负责人汉娜·福赛尔着重介绍了他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服务老年人的努力。她谈到,博物馆与“家庭电视”频道合作,让老年人通过电视访问博物馆内容,包括线上导览和专题讲座等。这种数字化服务让老年人即使在家中也能获得文化熏陶,并保持对博物馆的兴趣和参与感。汉娜补充称,退休人员不仅是博物馆服务的目标群体,还是博物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可以担任表演者和志愿者等。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馆长曾美君表示,博物馆不仅可以成为老年人社交的场所,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活动。她提出,博物馆提供的互动活动能帮助老年人维持认知和社交能力,不同于专业的医疗支持,它能够在社会联结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高级策展人李恩美补充说,该馆举办的公众活动中,超过60%的参与者年龄在50岁以上。李恩美表示:“现在我们更需要关注自身的专长,开发更贴合博物馆特点,尤其是民俗和生活历史主题的项目。”(作者崔时英,任伊然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