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直播,卖蚯蚓也得跟上“潮流”

▲主播上线卖蚯蚓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陈燕飞

“别看它长得丑,用处可大呢,可以作为鱼饵、饲料,它的粪便也能卖出去。”在句容市一龙蚯蚓养殖场,负责人王一龙在大棚下的泥垄上扒开土,一条条蚯蚓在泥土中不停地蠕动着。科学养殖、互联网销售,31岁的王一龙从事蚯蚓养殖销售已有12年,把“小蚯蚓”做成了“大产业”。

养殖场里 “口粮”把“正主”挤走了

20多年前,王一龙父母在句容市赵塘村自家农田里养殖甲鱼,因为当时市场行情不好,资金不足,没有闲钱买甲鱼饲料。“当时就想着总不能把甲鱼给饿死吧。听说甲鱼吃蚯蚓,我父母就开始养殖蚯蚓,作为甲鱼的开口食。”王一龙告诉记者,养着养着,发现把养好的蚯蚓喂给甲鱼吃太不划算了,出售蚯蚓的利润更加可观。

甲鱼市场的饱和让王一龙家的养殖场出现了亏损。2000年,甲鱼养殖场被改建成了蚯蚓养殖场。甲鱼的“口粮”——蚯蚓,把“正主”甲鱼给挤走了。正是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决定,让王一龙把蚯蚓给养“大”了起来。

但是好景不长,蚯蚓养殖行业竞争也越趋激烈,蚯蚓养殖场的利润持续走低。“毕业之前自己尝试着做淘宝电商,卖一些手机电池之类的产品。看到家里的蚯蚓卖不出去,就萌生了在网上卖蚯蚓的想法。”一不做二不休,2012年大学毕业的王一龙在养殖场里拉起了网线,装了几台旧电脑,通过网店把销售市场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开始了他的电商创业之路。

土里掘金养蚯蚓蹚出新路径

一年回头客1万、月销量20万件宝贝、12000多个粉丝……只卖蚯蚓,王一龙的淘宝账号已经是金冠卖家,有效好评订单超50万笔。

“现在还记得,网店的第一单是浙江客户,第二单是广西客户。这个广西的订单,2斤蚯蚓卖了四五十元,亏了100元。”王一龙告诉记者,创业初期没有经验,都是包邮,卖蚯蚓必须带土带冰块,广西路程远、邮费贵,全倒贴在邮费上了。“后来有经验了,主打江浙沪。”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王一龙就把传统养殖销售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业态转变,销售收入从原来的几十万元一下子跃升至几百万元。

王一龙感叹,当时正好赶上了电商起步、发展的好时机,把家里的蚯蚓养殖带动了起来,养殖规模也从原来的7亩扩大到了100余亩。

尝过电商甜头的他,乐意尝试新鲜事物。看到直播风靡起来,王一龙甚至还邀请主播,下到田间地头售卖起了蚯蚓,自己也在镜头前吆喝了起来。

发明创造蚯蚓养殖也有专利

“给蚯蚓施水时,不宜泼洒,一定要微喷,不能有积水,最近温度比较高,蚯蚓很容易缺水,要时刻关注土壤湿度。”如今的王一龙,对蚯蚓养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在接手了家里的蚯蚓养殖场后,他坚持科学养殖,养殖模式从传统的大田养殖转变到现代化的大棚室内高密度精细化养殖。

“蚯蚓又名‘地龙’,我们主要养的是‘大平二号’,体表红亮,容易养活,生长特别快,繁殖率很高。”王一龙告诉记者,在为蚯蚓专门设计的大棚内,蚯蚓的养殖环境变得可控,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养殖大量的蚯蚓。他对蚯蚓的养殖土壤十分重视,要求必须为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发酵形成的有机原料。这些原料经过蚯蚓吸收之后可转为优质有机肥料蚯蚓粪对外销售,实现无废化处理。

养殖过程中,王一龙追求机械化,发明了筛选蚯蚓的设备,还以蚯蚓养殖场名义申报了2项蚯蚓养殖个人发明专利。“养殖蚯蚓少不了跟土壤接触,机械化设备不仅提高效率,也让蚯蚓养殖不再‘脏兮兮’的。”王一龙说。

蚯蚓苗投放后,15天—20天即可育肥成型,30天到40天可采收一次。目前,该养殖场年产蚯蚓7.5万公斤、蚯蚓粪2000吨—3000吨,还与南京、天津等地的科研院所建立了供销和技术合作。“每天固定有100公斤的蚯蚓运往南京,与栖霞、溧水、高淳等地的渔具店都有长期合作。”王一龙说。

作为一个本土成长起来的乡村企业,王一龙希望继续优化养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探索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经营模式,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就业创业。

热门相关:火力法则   逃妻鲜嫩嫩:霸道老公,吻够没   富二代修仙日常   痴情王爷:凌贝贝的米虫生活   许你盛世安宁